小寒時節,保暖是第一要務,尤其要注意頭頸部保暖,外出記得穿高領衣服,戴圍脖、帽子等保護頭頸。
中醫講“背為陽,腹為陰”,腹部為陰則陽氣少,更易受寒邪侵襲,故最怕受涼。腹部受涼后易出現胃脘不適、腹痛腹瀉等消化系統癥狀,女性易出現手腳冰涼、痛經、月經不調等宮寒證,男性易出現前列腺癥狀或性功能障礙等。而腎為人體先天之本,主宰著人的生長、發育和生殖。腰為腎之府,腰背部受到寒冷刺激,容易感冒,也易使局部血管收縮,血流減緩,引起腰背部疼痛。所以要注意腰腹部保暖,可通過按摩來提高自身的驅寒能力,必要時可用熱水袋或中藥熱敷包外敷腹部以固氣、通陽、驅寒。
寒從腳下起,可以多泡泡腳,用當歸、紅花、雞血藤等中藥材放于鍋中煮成水,每天倒入溫水中泡腳使用,可以起到較好的驅寒效果,還可以促進睡眠。
易冒虛汗、易疲乏、身體虛弱者,可用紅參、紅棗、白術、北芪、淮山、五味子等補氣,泡水或燉肉食用均可。
有頭昏眼花、面色蒼白等血虛癥狀的人群,可服用阿膠,它能補血滋陰,潤燥,用于血虛萎黃,眩暈心悸,心煩 ,不眠,肺燥咳嗽等癥狀。
做好對外的防寒保護
對內的滋補調理也不能忘
↓ ↓
有夜間汗多、手足心熱這些陰虛癥狀的人群,可服用龜甲膠,它能滋陰,養血,用于陰虛潮熱,骨蒸盜汗,腰膝酸軟,血虛萎黃等癥狀。
手足冰涼、腰酸怕冷的人,可服用鹿角膠,它能溫補肝腎,用于血虛頭暈,腰膝酸冷,虛勞消瘦。也可改善手腳冰涼,房事不利等問題,平時還可吃點韭菜、羊肉等溫陽的食物。
聲明:部分文字摘自四川中醫藥公眾號,若侵權請聯系刪除。文章僅供交流參考,推薦產品請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。